互联网+时代的异业联盟 (1 天)
第一章 银行外拓的四个层次 (1H)
授课背景:
讲师本人在银行一线辅导外拓的过程中发现,银行员工常表示对于异业联盟多有尝试,感觉效果一般。对此,在深入了解之后发现,或表现为与零散的商户进行了一些持卡打折的合作,或表现为偶尔连合举办沙龙活动经历。讲师特列本篇为首讲内容,主要是为了让学员重新全面正确地认识异业联盟,从而积极看待异业联盟的用途和意义。
主要理论框架:
一、产品信息
商户自身的营业场所与宣传渠道成为银行产品信息的发布渠道,做到品牌与产品的联合宣传
二、消费认知
注重目标客户认知的培养与购买意识的形成,巧妙的设计消费者教育,参与消费者决策信息的组织
三、场景体验
从消费者自身的生活轨迹分析入手,结合时机与主题契机共同举办活动
四、价值观共鸣
银行与合作商户通过前三层次建设的长久积累,与目标客户群在价值观与生活方式上进行共鸣,形成深层次的认同
学员收获:
从观念上改变对异业联盟的认识,积极看待每一次行动带来的积累效应。
第二章 互联网+下的银行客户价值模型 (1H)
授课背景:
传统市场的营销特质是“落差市场”下的信息不对称,因此仅仅是将产品信息“告知”给消费者就能获得成交,因此电话营销、陌生拜访等都成为了有效的获客方式。而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是信息传播的革命,产品极度丰富化后,要获得消费者的关注与购买,需要创造更多的“关联”,从而拥有客户流量来衍生发展商机。
主要理论框架:
学员收获:
认知互联网+时代下客户获取行动本质的变化,通过对互联网经典案例的学习,结合银行实际成功外拓案例,带来对银行外拓工作的新思考。
第三章 合作商户的挑选与谈判 (1H)
授课背景:
讲师本人曾经做一项简单的调查统计,发现 70%合作商户属主动寻求与银行合作,15%合作商户是银行员工的朋友或客户。而银行员工长表达优质合作商户难以笼络与劣质商户麻烦多并存的尴尬局面。商户的挑选与谈判是异业联盟工作开展首先要掌握的技能。
主要理论框架:
学员收获:
通过谈判演练,让银行学员掌握与合作商户谈判的思路与技巧。
第四章 异业联盟与客户流量创造 (1H)
授课背景:
讲师本人曾参与某股份制银行北京、上海分行的客户增值体系建设,银行投入了大量的营销费用到合作商户。然而,分支行并没有充分发挥合作商户为银行创造客户流程的功能,使得资源投入的产出十分有限。在本章,重点讲述异业联盟如何为银行创造客户流量。
主要理论框架:
学员收获:
掌握从联盟商户导入银行客户流量的方法与技巧。
第五章 客户转换的实现 (1H)
授课背景:
异业联盟创造的潜在客户之后的转换,取决于两个因素。(1)银行员工的持续追踪与营销的意愿与能力。(2)客户转换的设计。在本章节,结合外拓销售漏斗分析销售人员能力成长机会,让学员增加对客户转换工作的动力。并通过成功案例的分析,启发学员掌握转换设计的技巧。
主要理论框架:
学员收获:
让学员掌握客户转换设计的基本原理
第六章 异业联盟的管理实践 (1H)
授课背景:
讲师本人在相关一线辅导中发现,合作商户未能持续提供事先约定的服务成为了客户投诉的焦点,至此,虽然银行对于合作商户签约设有激励,但一线员工依然避而远之。如何设置便捷有效的管理制度,让异业联盟整体规划能够落地实践产生实效,是本章重点讲述内容。
主要理论框架:
学员收获:
让学员掌握异业联盟的管理要点与方法